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件事他们是知道的,没想到洪承畴办的如此快,不过这样就将从关内抢来的金银又付出了不少,这么多火枪、火炮和弹药的价钱可是天文数字。孝庄太后说:“没有想到我们还有蒙古的王爷们这样的盟友的大力支援和洪卿家这样的忠贞之臣,看来我们还有与南明一战的实力。”
这时范文程站了出来说:“启禀皇上、皇太后,臣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暂时休养生息几年,前几年因为大量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甚至京城和甘肃等地的数百万百姓都受鼓惑而进入中华城里,导致我们治下之民集聚减少,后来祖宗保佑,三年前中华城出现了让人无法进出的神奇屏障,终于阻止了百姓流失,但是这几年又遇上黄河水患导致现在我们大清国内靠近黄河的百姓民不聊生,加上近两年征战频繁,导致大量壮丁流失,我们奇缺粮草,现在都是暗中高价问郑之龙购买他从江南倒贩来的粮食,长此下去国库终有一天将空空如也的,臣建议现在所有汉军全都屯田,而壮丁全都务田,用我们现在的实力先防御,一边建立制造火枪和制造火炮,建立一支全火器部队后,五年之后,我们将兵精粮足,到时候我们集中所有火器部队和蒙古各王爷的骑兵们一股作气踏平南明。”
范文程刚说完,多尔博、谭泰等将领纷纷站出来不同意范文程的建议,要求立刻出兵为摄政王报仇。索尼、洪承畴以及一些满汉大臣们纷纷赞同范文程的建议。索尼还在范文程基础上加了一条,他说:“启禀皇上、皇太后,臣认为还应该和南明先和谈,然后建立和平条约,汉人都贪图享乐,五年后他们就松懈下来了,等我们五年左右准备好后,给他们来个突然进攻,到时候一定能够夺取天下。”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在考虑商量之后便立刻采用他俩的意见。
大明弘光十年春的一天早晨,南京皇宫朝堂之上,弘光皇帝面前摆着黄子牙的奏本,奏本的内容是想让弘光皇帝答应满清和谈的要求,现在河南、山东、湖广大部地区都深受战乱之苦,不如先平定四川的张献忠并修养生息几年再对付满清,而且护**甲衣、弹药都奇缺,上次大战后护**的甲衣和弹药消耗巨大,没有进行另一场大战的准备了,而且据可靠消息,蒙古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屯到山西、陕西一带,对南明疆土虎视眈眈,一旦发生战争,就算南面支援东兵西调,也不过是两败俱伤的后果,请皇帝三思等话。
张华汉在弘光皇帝背后探头看着奏本的内容后,心想:黄子牙经过上次一战变成熟了,更稳妥了。除了黄子牙所说的情况外,张华汉知道黄子牙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没有说,那就是有四年到五年的时间发展的话,护**将拥有全部装备甲衣、快枪、火炮的至少三十八万的部队,而且至少有十几万骑兵,并且将拥有飞艇和铁甲舰。想想自己给和黄子牙通了几次信后制定的发展前景就让张华汉兴奋不已,他现在的想法已经不局限于统一天下当世界强国了,而是让中国占领世界上可以占领的地盘,让中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正当张华汉遐想的时候,弘光皇帝突然说:“众位爱卿,朕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和叛贼马士英和左梦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说着,将手上的几封信扔到了堂下。朝堂下的高弘图、高倬等大臣一看,吓的立刻跪倒磕头,原来是高弘图、高倬等大臣与马士英和左梦庚最近几天的往来信件。张华汉天天在弘光皇帝身边当然知道是新成立的将原锦衣卫、东厂、西厂的人马结合整编后成立的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名称还是锦衣卫的人受弘光皇帝的命令才抓捕了给高弘图、高倬等大臣与马士英和左梦庚派的那些送信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信件。
张华汉心想:这帮人也真蠢,不用暗号说秘密的事情,而是直接大名大姓的就用汉字写上去了,那你用汉字写你也写的含蓄一些,直接用白话就写上去了,信件的内容是马士英和左梦庚不想让两国和谈,因为他们想夺取他们原来的地盘,但是他们自己的实力太弱,只有两国冲突的时候才有机会,所以让高弘图、高倬等与马士英关系不错的大臣给想办法。时间、事件、人物都是一字不差,哪里象自己和黄子牙通信中凡是秘密的地方都用的是阿拉伯数字串来代表字或意思,就是打死现在这个时代的破译专家来也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这些人真笨。
弘光皇帝说:“都起来,朕现在不杀你们,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改过的机会,这次你们叛国通敌之罪朕已经记下了,你们满门是否能活就看你们以后的表现如何了,你们府上已经被黄爱卿派人封锁看管了,你们好自为之,是死是活自己看着办,目前你们的帽子还在你们头上戴着,不过等朕想摘的话可是要连着顶戴下的玩意一起摘的,都听明白了么?”
高弘图、高倬等大臣本来以为肯定死了,结果一看弘光帝竟然赦免了他们,都哭喊着:“皇上恩德,罪臣万死都无法报皇恩,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华汉看了看弘光皇帝,感觉到他越来越有贤明君主的风范了,张华汉心想:弘光皇帝要是继续这样贤明下去的话,将来就只有对立和合作两条路了,要是对立的话君主立宪制都不一定能实行,难道真的会走到对立的情况么?看来要多与弘光皇帝沟通民主制度方面的事了。
弘光皇帝说:“现在和谈,利大于弊,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四川张匪需要剿灭,都需要时间,诸位爱卿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么?”众位大臣们心说:现在凡是说不和谈的都是叛国通敌,能说不和谈好么?众位大臣们高呼:“皇上圣明,和谈利大于弊,臣等并无异议。”